海水淡化任務
發布時間:2023-04-26 00:00:00 點擊次數:1976次 當前全國海水淡化工程產水的終端用戶主要分為兩類:一類是工業用水,如首鋼京唐港、天津大港新泉等海水淡化工程;另一類是民用供水,如浙江嵊泗、岱山和海南西沙永興、琛航等島嶼海水淡化工程。
據了解,目前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技術,每噸產水平均成本6元~8元。在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中,海水淡化水用于工業用水的產水量為每天51.1萬噸,占總產水量的66%;用于居民生活用水的產水量約為每天26.3萬噸,占總產水量的34%。
《報告》同時指出,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,近年來,全國沿海海水直流冷卻工程規模不斷增長。截至2012年年底,11個沿海省區市均有海水直流冷卻工程分布。其中,年海水利用量超過百億噸的省份為廣東省和浙江省,分別為年產275.5億噸和年產199.1億噸。
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
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水處處長楊尚寶指出,經過50余年的發展,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在經歷技術研發、產業化等階段后,正進入產業發展與應用階段。
海水淡化產業以生產海水淡化水為主要目的,涉及技術研發、設備制造、工程設計與建設、生產運營、原材料生產與銷售等環節,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。發展海水淡化產業,對緩解中國沿海缺水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狀況,促進中西部地區苦咸水、微咸水淡化利用,優化用水結構具有重要意義。
中國水利協會脫鹽分會秘書長郭有智介紹,發展海水淡化是中國應對水資源緊缺現狀的必然之舉。但受多重因素影響,中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。目前海水淡化產能基本在80萬立方米/日左右,預計到2015年底,產能zui多達到100萬立方米/日左右的水平,與“十二五”規劃中220萬立方米/日的水平相差較大。郭有智同時介紹,在海水淡化技術裝備層面,目前能量回收裝備、反滲透膜元件及膜組器等材料仍主要依靠進口,國產化率不足40%。
業內專家分析,首先,對海水淡化沒有明確定位,缺乏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海水淡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;其次,自主創新能力不強,基礎研究不足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較少,設備制造及配套能力較弱;再次,產業發展水平低,行業內企業規模較小,制造產業鏈尚未形成;zui后,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不完善,政策力度不夠。
雖然政府相關部門從2005年起陸續出臺專項規劃等政策,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,但目前為止出臺的政策多為宏觀指向性意見,對于產業的實質支持力度不足,激勵性扶持政策尚未到位。在海水淡化工程投資、水價補貼等細節領域均有待完善。
文章鏈接:中國環保設備展覽網 http://www.hbzhan.com/news/detail/86072.html
http://www.sdflscj.com http://yinchuanfenglinshi.zjfls.com